2024總盤點
每年的終點,
我都會花時間回顧一下這一年走過的軌跡。
這個週末,
是今年的最後一週了。
趁著陽光正好,
好好地來記錄一下我的2024吧!
::
01.
接受了心理諮商
在身心科醫生建議之下,我終於跨越心中害怕成長傷痛被重新打開檢視的那道坎,勇敢的接受了心理諮商:除了心裡多年未解的糾結慢慢被梳理,我亦在諮商的過程中學會在某些跨不過的難題裡,嘗試用第三人視角回到當下去看看曾經的自己;再重新演繹一次那些我曾經不想回首卻又擱置在心中的片段,更加客觀地看待生命中的故事,亦不再牛角尖裡死鑽。
雖說隨著每一次諮商談論的議題越深,
我越需要在療程過後花費更多的時間修復自己。
因為後續的幾次療程,
實在承受不住這些巨大的情緒又再次排山倒海而來而決定暫停。
但仍非常肯定心理諮商帶給我內心的成長:我學會跳脫過往的思維去面對生命的傷痛;獲得開始自癒的契機。慢慢練習不責怪自己、練習不將受傷的情緒帶到現在的時空裡。每每遇見同樣的情感觸發,我練習和自己說:「妳現在是個成熟的大人了,妳要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好好地保護自己。」
為期兩個月的諮商帶來的長尾效應,
始料未及。
我要特別謝謝我的身心科醫生「陳醫生」,若不是他這兩年非常有耐心地三不五時提點(洗腦)我可以去試試看。我想….我永遠不會有勇氣做這樣的決定,更不會有後續的蝴蝶效應產生。
02.
重新讓自己再當一次學生。
過往每年的母親節,我都會花一筆錢買奢侈品給自己。隨著那一年的預算多寡來決定禮物的大小。這對我而言,是一種「隨時都要記得自己」的儀式,亦是「對自己肯定」的提醒。這個儀式在先生去世之後,似乎對我有著更重要的意義。因為我不僅僅在諸多身份之下,還得再加上一個「爸爸」的頭銜,但我仍是不想忘記自己。
今年的母親節,我變相將這筆預算投入了學習當中,報名了「瑜伽師資培訓」的課程。在每天所剩無幾的時間裡硬是擠出空檔完成培訓;在那一個月裡更是放膽地放掉工作全心投入在課程,堅持到最後ㄧ刻拿到證書。我不是班上最認真、程度最好的學生;還反倒是瑜伽體式最不熟悉的學員(?)我總是記不得體式的名稱、搞不清楚每一個體式該把握的呼吸節奏、進出的順序、肌群的運用還有身體的方向,在教室裡也時常有著「我是誰?我在哪?我到底為什麼要報名?」的各種疑惑出現….
但還是必須肯定自己不放棄到最後一堂課,
起碼我從未缺課,
我百分之百堅持完成了培訓。
再累,
再分身乏術,
我都一一突破限制了。
直至現在,我仍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很好的練習者,前陣子抓時間回到墊子上…亦驚覺自己當初的進步又消褪了不少。但我還是好喜歡自己站在墊子上的感覺,總能讓我藉由瑜伽與自己對話,讓焦躁平靜。謝謝我的瑜伽老師Sammi為我開啟了練習的大門,雖然我真的走得很慢很慢很慢,但我沒有放棄,我還在這裡。
03.
談了一場快如光速的戀愛。
雖說僅有短短為期幾乎未滿一個月的戀愛。我卻在與伴侶相處的過程中,更加的認識自己:原來我已經不是過往年輕缺愛的女孩。這段短命的戀愛史對我最大的意義,是我發現自己在先生逝世後,重拾了愛人的能力。我終於逐漸敞開心中並勇於付出。再從其中看見自己的情感需求也再是需要一個能在生活上為我分擔細碎的另一半;過往以為需要在對方身上索取的價值,我居然都能滿足自己(?)
一直以為內心有個空洞需要被填補,
在這場戀愛中,
才赫然發現原來我好像活得比想像中好(?)
原來,
我已經擁有給予自己幸福的力量,
能為自己築起安全感。
當我發現兩個人在一起竟沒有更加美好與成長的時候,
我決定讓這段戀情嘎然而止。
因為我自己也可以把自己顧的挺好的~
04.
正式進入獨自一打二的單親生活。
先生去世以後,無論是在台北與婆婆同住;回娘家與爸媽相處;無論是台北或台中,長輩雖時常叨念著生活的瑣碎,與我或孩子也有不同生活的習慣需要磨合。但現實中,我的確是有個可以喘息的時間:偶而可以丟包孩子讓自己在快要窒息的時候,得以暫且回到與自己相處的空間裡。
年中我與孩子搬了出來,
正式擁有了自己的家以後,
也似乎宣告了未來的日子裡,
我就是真正的一家之主了,
得扛起所有的責任,
肩負起一家仨口是否幸福的重責。
這亦是當了媽媽以來,
我與孩子最緊密的相處開始。
搬入新家即將滿四個月了。從一片混亂、抓不到生活節奏、從不做家事的我從不知道如何整理收納到現在起碼能維持(基本的)井然有序;孩子慢慢地培養起生活習慣,我從一次又一次的崩潰當中調整自己的步伐再持續往前。雖肩負著更大的責任:無論是經濟上、教育上又或者是還是想擁有自己喜歡的事業。低潮的時候,我依舊會抱怨、會有扛不住壓力的時刻而失控。但每一次發瘋完,仍是選擇正面迎擊生活帶來的挫折,深呼吸再解決。
這四個月裡,為了讓空間更加貼近理想中的模樣:不善家事的我一點一滴學習將家裡的每一處規劃整理;以前總被笑稱黑手指的我,也將露台打理成一片綠意盎然的小花園。稱不上是什麼厲害的家事達人,但我想認識我許久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過往的我,是絕對不可能幹這些事情的。
我!覺!得!我!很!棒!
中年以後,
我更加不給生命任何框架,
而是盡力嘗試每一種可能。
05.
親手撿起碎了一地的自己。
憂鬱症復發,遭逢事業的挫敗加上先生的驟逝。看似正面樂觀的我,現實當中仍不敵心中的壓力而導致身體時常出狀況。前兩年我仍會不自覺在夜深人靜裡,無故地流淚卻說不上原因….我時常邊擦著莫名的淚水邊處理手頭上的工作;因為自律神經失調的關係,我亦夜半無法成眠,常因為恐慌或者焦慮,帶著無法控制的心悸驚醒;最嚴重的時候,為了維持白天能有穩定的情緒得以好好工作賺錢養家,每天吞下的心悸藥還有身心科藥物幾乎都可以當作三餐餵飽我。
每天睡前,
我也時常看著手掌裡捧著滿滿的藥丸而深呼吸,
想著是不是就要這樣一輩子了?
今年十月,
因為感受到心靈慢慢地穩定,
在醫生的評估之下,
我終於將藥量減至最低。
走出診間的那一刻,
實在是止不住自己想哭的衝動。
我想這感受,
只有走過的人才知道有多麼的不容易。
::
又,
我重啟過往在手裡曾經一手打造卻又枯萎的品牌。維持「just be myself」的核心理念,決心回到設計師的崗位以後,我並未大肆旗鼓的再創新品牌,而是面對心中最害怕的「事業挫敗」再次將即將到期的品牌重新註冊在自己名下,想傳遞的價值從未變過……但卻讓Gochui有著嶄新的生命。
每當靜心設計的時候,我雖仍擋不了從心裡竄出來的的恐懼:害怕自己會不會再次搞砸了?會不會又將這孩子(品牌)毀在自己手裡?時而嚴重之際,我甚而必須先吞下抑制恐慌的藥物,帶著昏昏欲睡的後遺症卻依舊得強打精神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很謝謝在Gochui重新開始的時候,許多過往的客人回來鼓勵我:有些女孩是拍著自己手邊曾經和我買過的服飾說自己捨不得丟;有些女孩則是會私訊和我說:「我終於等到妳回來了…」。無論是開賣又或者是當大家收到實品的時候也都不吝和我分享自己搭配出屬於的模樣。謝謝你們每一個微小的溫暖都是推著我向前的一股力量,好似形成了一股看不見的防護網接著我。讓我在面對曾經的失敗,不再那麼害怕,而是心裡更輕盈了些。
我也要特別謝謝推我一把的協作窗口。
若不是這女孩貼心地將(其實不是工作範圍的)助理工作撿起,
又輕輕地和我說:「慢慢來會上軌道的…」
我想,
我(可能)永遠不會勇敢地跨出這一步。
06.
重拾我最喜歡的創作與畫畫。
喜歡畫畫的我,時常利用工作的PAD在放空的時候隨筆塗鴉。科技的日新月異,PAD裡的繪圖APP也從未匱乏,幾乎只要我願意,便能隨意打開使用一個虛擬筆刷,從指尖揮灑出腦中的幻想。但我仍是想念在畫架前創作的日子:慢慢地勾勒、讓筆尖隨著感覺塗著不同的顏料、堆疊不同的質感或者完成一幅連我都意想不到的畫作。
謝謝我可愛的粉絲,
為我寄來家裡閒置卻極其富有意義的畫具和顏料,
鼓勵我回到創作的路上。
讓我能在煩躁之餘,
一個人待在露台靜靜地藉著畫畫感受自己。
雖然和電繪相比,完成作品的時間會因為顏料的乾燥與否,又或者是閒暇時間的過分零碎而需要耗費很多時間。但從小就喜歡畫畫的我,藉由每一次拿筆的瞬間都好像更貼近自己的內在小孩。我知道自己是一個看似活潑、和別人相處也從不缺話題的女孩,但我更喜歡與自己待著。
持續地創作,
也是我補充能量的儀式。
我很開心,
結婚十年再也沒實際拿過畫筆的我,
竟能在今年重拾。
心裡覺得很感恩,
感恩大家對我傳遞的溫暖。
我都好好地收著,
也期望有一天有能量傳遞出去給更多需要的人。
::
結。
每天在工作/育兒的生活裡兜轉,
要有片刻靜心的時刻真的需要花些努力刻意安排規劃。
還沒有盤點2024之前,這陣子一直(又不小心)潛在責怪自己的污水之中:總覺得自己沒有達到預期的工作目標、和步入青春期的孩子也有諸多衝突;有時候忙不過來看著就要爆炸的空間卻已經分身乏術無法整理的時候,也會質疑自己是不是太勉強了?覺得自己的心性不夠穩定、不夠堅強、不夠有智慧。雖然我知道生活總是有許多無可避免的狀況,但最終,我總是會告訴自己:「就是你不夠自律,沒做好罷了!」
但回頭看看,
我是不是其實也完成了很多?
我是不是其實並沒有停滯不前?
我是不是沒有放棄學習與突破?
我是不是可以不要再責怪自己?
我是不是可以當自己說出「我好棒」的時候,
其實心裡也該真的這樣認為?
而不是轉頭卻對自己「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