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好棒棒
最近發文頻率變少,是因為我三月工作大爆炸呀!啊啊啊!咁!原本每天的行程都是趁著送完孩子到9點上班前,有一個小時的空檔可以像寫日記般寫文,但三月不行!我的行事曆從早上7點到晚上11點。
滿!檔!每!一!天!
趁著今天早點把工作結束(哪裡?)又還不想睡,來聊聊我的顧問工作吧!(有人想知道?)
關於這個身份,我接案有一個原則是:一定要和創辦人聊聊他們想提供給消費者產品(或服務)的理念,和我的價值觀是不是吻合。我的想法是:在相同的價值觀上,或許合作起來會有工作上需要協調溝通的地方,但前進的方向不會偏離太多。
很幸運的,我碰到的業主都是對自己的產品有絕對的堅持。可能是因為專注在自己熟悉的專業領域、又或者需要肩負起公司的營運責任,往往分身乏術,所以需要其他的夥伴來協助。
雖說我已經不是老闆娘,也不再是一個產品設計師了,但每每總能在業主的身上找到自己當初創業的熱情,還有對產品的吹毛求疵與高標準。
(以下舉例,因老娘有簽保密條款,所以產業我會改過。)
我遇過做保養品的業主,明知道某一個成分是市場比較喜歡的、效果也是立竿見影,但因為細查以後,知道這樣的成份在現在可能很紅很夯,但長期以來其實對皮膚不好,所以選擇放棄,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和成本來和消費者溝通,我問說:「那妳為什麼不做?搞不好消費者就是喜歡呀?而且現在品牌的黏著度這麼低,他不一定一直用你們家的?」
我記得,那個業主歪著頭說:「但這就是不對的事情呀!背離原則的事我不想做。」
也有業主明明上市時間迫在眉梢了,但還是有成分比例不夠完美,決定陣前倒戈更換廠商,花了更多的成本,只因為未達要求,只好延後上市時間。
也碰過做機能布料產品的業主,明明使用的是與國際知名大品牌同一個紡織廠、同等的布料,還他媽的很賢慧的改良了他們專業上覺得國際大品牌做不好的地方。只為了根留台灣,期望台灣的消費者能用更樸實的價格,買到和國際品牌同等級的商品。
當我問說:「你說的這些故事跟理念都好棒,怎麼不告訴消費者?」一樣歪著頭傻笑告訴我:「阿我就和慢攻威呀~(台語)」做服裝20年的我,絕對知道台灣機能布在世界的地位和技術是數一數二。要不是接了這位業者的工作也體驗過產品,我還真心不知道他們產品這麼強噎!(阿網站就真的很醜呀XD)
台灣的市場雖然很小卻很自由,對消費者而言,我們有各種國家進口的設計產品可以選擇;但換個立場,要做台灣原創設計的產品,卻是非常的辛苦,因為市場小、但競品可不一定小喲~而且還是來自世界各地。
之前發了一篇文說,還不知道怎麼定義自己「品牌顧問」的工作,總覺得這名稱念起來挺害羞的。
現在我知道了,以後我就叫做「品牌化妝師」,負責將品牌的故事說好說滿,也用我設計的強項幫大家畫美美的妝。
圖片是顧問也要負責當一日攝影師XD
這天的工作是要去隱藏在中部的厲害紡織廠,街的都是國際品牌的訂單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