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生活 畢業後的媽媽日常

畢業後的媽媽日常

by HueiLing
0 comment

畢業後的媽媽日常

#畢業後的媽媽日常
7/1000

“我一直以為人生像四季更迭,
後來才發現根本就是日夜般的快速變化”

::

這週是姊姊畢業週。

不僅週一有畢業生夜宿學校的活動,緊接著便是週四的畢業典禮;孩子期待著典禮一天一天地倒數;我卻彷彿活在另一個低頻的平行宇宙裡。

今天終於有稍稍有點元神歸位的既視感,
那麼就在睡前好好留下這幾天的生活片段。

::

01.
前陣子又與姊姊有密集的紛爭不斷。

雖說我知道自己這樣與孩子有著激烈衝突的頻率已經逐漸拉長;身為母親亦為父親的我,也在其中進步了不少。身體剛復原加上仍在追趕延宕的工作進度,再疊加必須不斷重複面對青春期的各種雞毛蒜皮…..

與其說是對孩子生氣,
更像是一種對自己的氣餒。

當朋友問我:「是不是因為對孩子有所期待?」才衝突不斷的時候,我發現我已經過了這個關卡,進入的另外一個關卡則是「對自己預期的期待沒有達到」

::

02.
一種深深發自於內心的無力感,
所有從心裡冒出的疑問都是指向自己。

「為什麼我已經練習很多次了,
但仍是會受孩子情緒影響?」

「為什麼我已經不斷嘗試各種溝通方式,
卻有種打回原形的既視感?」

「為什麼當我覺得在教養的時候感到沮喪,
做了很多讓自己舒心的小事卻沒有消彌這些負面?」

「為什麼我還是忍不住自己的怒氣,
對孩子失控吼叫,
無法理性又平和的處理。」

心裏有個聲音告訴我必須「理性」才能像是個合格的大人,於是這次在幾番爭執後,心裏居然完全沒有浮現任何一絲責怪孩子的念頭:我沒有像以前一樣不斷想著為什麼孩子說話的態度總是時不時不熟輕重?也沒有感受到自己最討厭的那種「委屈感」

我問過自己這樣的反應是因為對孩子感到失望嗎?捫心自問後的答案卻是立即否定,且深刻的知道我還是很愛她的:我知道女孩正在蛻變、她正在經歷一個可能自己也不是太清楚的情緒變動…..

於是,
這次我把所有矛頭指向自己「不夠穩定」

我對自己感到沮喪。

::

03.
心理諮商與身心科回診的預定日,
正巧都在上一週。

當我的諮商師與醫生問我好不好的時候?我如實說著「不好」。但那種不好……也不是難過?更不是悲傷?也沒有對生活有什麼多大的抱怨?倒也沒什麼怨氣要發洩…..

但就是一種悶悶的低頻?
一種…..沒有喜怒哀樂的低頻?

好像少了點什麼知覺?
好像對生活的感受有點麻痺?

週五和醫生討論用藥處方,知道自己最近身體各種不穩定的狀況又像是新芽一樣冒出來。離開診間時,我大大的吸了一口氣,下意識地再一次感受「打回原形」,覺得自己有種白費努力的無奈。

::

04.
昨天提早服藥以後,
我斷片地早早睡去。

早上起床,走到冰箱前倒牛奶的時候發現地墊被掀開了一半,還帶點湯汁的油膩感?這才憶起原來昨天睡前藥性發作的我,昏昏沈沈地打破了冰箱的保鮮盒,是姐弟吆喝著我趕快去睡覺,他們來收就好….

清晨六點看著孩子收拾的痕跡,
再偷偷開房門看著熟睡的他們。

我一個人在餐桌前靜靜地看著書,
喝著剛泡的咖啡….

愷愷起床慵懶地賴在我身上,
第一句話便是關心我:「媽咪,你有好一點嗎?」

在孩子的呢喃當中,
我好似心裡某一層阻礙被溶解了。

::

05.

今天姊姊開心地和我分享著自己收集的偶像小卡,無論是我在洗碗、曬衣服、甚至帶著耳機做瑜伽的時候,小妮子時不時就窩過來和我介紹她喜歡的每一個偶像,每一個她所知道的細節….

我突然心想著,
在這女孩的心目中,
其實和媽媽吵吵鬧鬧,
但仍是彼此相愛的吧?

我其實可以把孩子的氣話再看輕一點;我也要相信自己的氣話會因為對孩子更多的愛而消失;我應該要對自己再多一點認可;在我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信任孩子的時候,我其實應該要先信任的是自己的心。

晚上,我拿出了生了灰塵的墊子,試著在客廳的邊緣挪出一個空間戴起耳機,自主練習好久不見的瑜伽。

過往,
我總是在找一個寧靜的時間與空間。

總是覺得要靜下心來、要不被打擾,我才能好好練習。可現實的狀況卻是:真正有這空檔的時候,我埋首於工作,又或是已經是準備睡覺的夜半;心裏又會不斷地給自己更多的藉口「現在必須趁孩子不在的時候好好工作吧….」、「都這麼累了,也應該要早點睡吧…..」

突然的靈機一動,

我發現練習「不受孩子影響且專注在自己身上」的最佳執行,不就是瑜伽嗎?細細地在體式當中感受每一個肌群的用力、學習在吵雜當中靜下心;我要學習其實是生活的滾動快速的像是日夜而不是四季。

我應該更加視這些突發狀況如白開水一樣,
才能讓自己穩如泰山吧?

勉己。

有時候豁然開朗,
真的就是一念之間。

我想,
我又過了一關吧…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