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雲好味
我覺得我算是一個沒什麼口腹之慾卻非常有口福的人。
別說嫁來先生家裡這邊,身為傳統客家家族的夫家,除了幾乎每天都是婆婆餵食好吃的客家菜以外、婆婆娘家那邊也三不五時會寄來客家的傳統粿類、粄食、桔醬。自從我嫁來這裡,也沒什麼機會在家裡吃到外面買的雞肉(除了外食以外)因為家裡的雞都是阿姨(婆婆的姊姊)遠從苗栗親自養育的放山雞。
我自己娘家的媽媽,更是蔬食大師。
從小家裡吃素的我,在素食還不普及跟還沒有現在流行的年代,我就已經吃遍各種素食美味,喜歡做菜的媽媽擅長把葷食轉變成素食者也能食用的好味道。
譬如我們家的蚵仔煎:是媽媽用小朋友愛吃的海苔,混合一些調味過的粉漿煎炸來取代蚵仔,後續的製作方式就跟一般的蚵仔煎一樣。成品味道一樣好吃。微帶辣味的粉橘色甜醬沾上新鮮小白菜還有煎的焦焦的蛋香,最重要的是媽媽用了海苔的鹹香取代蚵仔,卻依舊保有海味。
小時候我最愛吃的南瓜包:是媽媽用南瓜作成像粿的餅皮,裡面則是包著香菇、菜脯、豆干、筍乾…等各種蔬食乾料,外表還假掰的用湯匙弄出像南瓜的摺痕,在頂端放上一個葡萄乾,最後成品出爐就是沒有派別、沒有菜系,獨樹一格的好吃南瓜包。(而且真的像南瓜一樣有可愛的橘色)
還有我最愛的素食牛肉麵:媽媽不知道哪弄來的滷包、豆瓣辣醬,加上白蘿蔔等根莖蔬菜,用香菇頭取代牛肉,讓吃素的我們,一樣能吃到香噴噴的牛肉麵。
更別說每次回來,家裡冰箱根本就是小叮噹的百寶箱,有媽媽自製的各種素料(因為她嫌棄外面的素料有太多化學添加),還有不時出現的大補湯。
虔誠的媽媽,小時候就是佛堂知名的料理大師,只要佛堂有聚會(最大還可能是百人的那種),媽媽就是負責掌舵餐食的人;也曾在有機店製作販售的料理還有教做菜。
所以這幾年雖然素食越來越普遍了,無論是街邊好吃的餐廳還是網路的各種素食即時料理,真心都引起不了我的食慾,不是因為我多挑惕,而是這些現在流行的東西,我真的從小吃到大呀~XD
記得年前回家的時候,跟媽媽討論說,想把她的好味道讓更多人知道,不如來幫她做一個小牌子線上預購發售,身為品牌顧問的我,滔滔不絕的說要怎麼行銷、怎麼幫她設計LOGO、怎麼拍照、怎麼販售….等,媽媽只有淡淡的說:「我再想想….」
結果年假過完收到媽媽的訊息,說她身體不好,不想做吃的很累,手都會乾燥脫皮、做不好賣給人家,心裡也有一個壓力。
我嘴上說沒關係啦!妳身體最重要。心裡卻想著:「我的素食大亨的夢飛了。」
顧問有多洨掰?顧問的媽媽才洨掰!
媽!你知道我在外面當人家顧問要收錢嗎?做妳的我免費膩!
圖片是我剛剛起床說要吃早餐,媽媽準備要給我的碗粿,她輕鬆的說:「你知道做這個最簡單,就那個米齁……(我沒仔細聽)最後蒸一下就好了!我昨天在家裡沒事就順便做一下~」
有!夠!洨!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