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谷出走
19/1000
–
昨天看了「與惡2」。
其中有一幕不是劇情重點的片段,
卻令我非常有感:
剛入職且充滿熱血的精神科醫生在療養院對著某一位病人溫柔地說:「要不要想想有什麼想做的事情?我可以陪你一起完成…..」話還沒說完便被在一旁的老醫生拉走。
他和新進的醫生說:「不要給病人壓力….」新進醫生則是一臉疑惑地回答:「我這是在鼓勵他…..想陪他做些什麼?怎麼會是給他壓力呢?」
老醫生則是解釋:曾有一個重度憂鬱症的患者告訴他:在生病的當下連起床都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才能做到,更不要說要他們思考「想做什麼」或許對一般人而言,這是非常輕而易舉的,但對於病人是很困難的任務。(僅為大意非完整劇情)
::
今天諮商的過程中,
我和心理師分享了自己的觀後感。
心理師問我說:
「還記得自己是怎麼慢慢好起來的嗎?」
回頭再去看看那段讓自己迎向陽光的過程裡,我也曾覺得自己像是一個氧氣快要不夠的潛水者:不斷地想要往上游卻深怕再也吸不到最後一口空氣便又沉了下去;再一次經由諮商訴說著每一步走過的路,也再次提醒著自己:
其實我們都可以救贖自己,
那股力量就在生活的細碎裡。
::
▌Step.01
為自己定義每天必須完成的一個微小的「步驟」,
從堅持完成三天開始。
ex:
睡覺前深呼吸一分鐘
每天喝完固定某一個杯子裡的一杯水
打開書僅看完一個段落的章節
設定「步驟」必須依照當時能做到的最低標準為主,以「不給自己壓力且舒適」為目標原則,目的在於「持續三天」且不中斷,並視覺化紀錄。
::
▌Step.02
完成三天以後,
再將同一件事情依照下列時間軸持續推進。
5天→簡單的倍數起始
7天→完成一週建立信心的開端
10天→完成第2個5天的循環(建立信心x2)
14天→完成二週的時間點(建立信心x3)
20天→完成第4個5天的循環(建立信心x4)
21天→完成三週的時間點(建立信心x5)
依照「將同一個步驟持續21天即可養成習慣」的邏輯,重複以上步驟即可。
::
▌Step.03
21天以後回頭檢視當初設立的「步驟」目標,可選擇:
1.將「原」步驟持續進行完成第二個21天迴圈。
2.將「原」步驟難度提升再進行新的21天迴圈。
3.維持「原」步驟,新增另一個「步驟」,同步進入21天迴圈。
仍舊以「不給自己壓力且舒適」為原則作為選擇基礎,能依照Setp.02裡的時間結點完成且持續不間斷,才能慢慢將沈重的齒輪轉動起。
::
心理師問我:
「還記得自己當初做了些什麼嗎?」
我說那時候連做完一件非常小的事情都覺得要使盡洪荒之力,就像「與惡2」裡面說的那樣:起床、走路都覺得好難。我想起先生總是叨念著我不愛喝水….某天看著房間電視櫃前那一個小小的馬克杯心想著:「每天來喝一杯水好了…..總是要做點什麼事情……吧?」
帶著不確定的心,
也沒有預期達到什麼目標。
是直到自己堅持了7天、14天…..以後,
才慢慢「相信」自己。
說出來好像有點荒謬,
但就是這麼小的事情。
所有的堅持,
都是從重複著某一個瞬間開始。
::
雨後的陽光特別清澈,
如果連起床都覺得困難。
那麼就坐在窗邊曬曬太陽吧!
#無縫接軌工商時間
–
每次清潔地板時,我都會先掃完地、吸地以後才進行最後的程序「拖地」。
即使在打開吸塵器集塵網的時候,我都會想著:「到底那來這麼多灰塵?」
但在拖地的時候,還是會再次驚呼這些沒完沒了的塵蟎還來!
——
巧福升級的免手洗平板拖把
☺免手洗也能讓拖布刮掉髒污擰乾
☺超大面板讓拖地時間瞬間減半
☺直角設計更貼合家裡的每個角落
☺專屬折疊水桶才是真的不佔空間
——
折疊的水桶除了環保省水以外,
想要地板清潔再升級,也可以添加驅蟲、光亮等功能性的清潔液在專屬水桶裡。
這組不僅僅拖把不佔空間,
連水桶都不佔空間。
#一組就免運
#推薦水桶一起買
::
不喜歡在家裡穿拖鞋的我,
喜歡地板踩起來澀澀的潔淨感。
有種療癒感,
感覺在地上滾都很安心。
這邊下單:
https://reurl.cc/XQXZ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