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的喝水密技
喝水習慣養成計畫到現在已經持續到第3年了,我的水量也從2000cc正式爬到3000cc。不知道是不是時常分享自己的微小習慣養成的過程,所以無形中影響了一些女孩開始喝水?
#你也是因為我的影響開始喝水嗎?
我一直覺得喝水是啟動身體代謝的鑰匙。只要好好喝水,基本上皮膚變好、精神狀態變好、身體代謝變好甚至加速減重的進程,都是喝水說不完的好處。
如果你也想要養成喝水的習慣,
或許可以來參考我當初養成喝水習慣的過程。
::
開始喝發現茶的契機其實並不是因為減重而是為了「培養喝水的習慣」因為過往的我是個不喝水之人,和現在三不五時就得找水喝的模樣差益甚大。
因為先生實在是受不了我老是不喝水,無論是家裡有過濾器還是他也曾嘗試買過比較「高貴」的礦泉水來引誘我多喝一點水,我始終不為所動。
總之,我覺得水有一種怪味!
就!是!不!喜!歡!
直至某天愛喝茶的先生不知道從哪拿出發現茶的「兒茶素綠茶」給我說,這個不錯妳看要不要加在水裡試試看。
我想著先生真的是為了讓我好好喝水算是盡心盡力了,不然就試試看好了!沒想到一試成主顧,不僅每天都會喝(因為要加在水裡)、一路到現在也陪伴我兩次比較重要指標性的減重。
#現在也是每日都要發現茶不誇張
喝了七年的品牌,
真的對於「每一個」經典的品項都暸若指掌,所以我敢大聲的說:「發現茶全系列都很好喝,完全不會踩雷!」。這七年來,發現茶的新品推出速度真的慢到一種極致…..但是每一個品項新出的品項都成為經典的累積:
成分單純;
簡單卻很耐喝。
七年以來,我隨著季節不同替換每天喝茶的品項,僅此而已,從來沒有喝過自己不喜歡的雷品。從來沒有!
–
現在步入夏天,又是減重的季節,我想起自己上一次瘦了14公斤是發現茶陪伴我的。所以升到3000cc水量的我,更是處處都可見茶包的蹤跡(無法缺少)
::




既然都已經喝了七年的品牌,自己又正在體重高峰要邁入第二次大規模的減重(誇張)不如也來介紹一下發現茶的各種好喝吧!
兒茶素綠茶系列
#新陳代謝的好幫手
賣破千萬包的「兒茶素綠茶」系列是發現茶最熱銷的品項。
從最經典的高含量兒茶素綠茶,還延伸了「黑豆兒茶素綠茶」、有添加其他纖維素的「燃茶」還有添加亦能增加代謝的「綠原酸而茶素綠茶」等四種口味。
今年更推出了「兒茶素青茶」,好喝程度直接打趴原本我心目中的經典「兒茶素綠茶」
如果以功效上來說的話,各有些微的差別(但我老實說不過就是茶品不是保健品,真的不會差到『超級』多啦!XDDDDD)
除非妳是個寒底的女孩,綠茶喝多了可能會有分泌物變多的困擾,那麼黑豆的性屬「溫潤」,可以搭配著喝。
#也很適合用來消水腫
至於在品嚐的味道上:我個人覺得「黑豆兒茶素綠茶」會有淡淡的豆香、今年新出的「綠原酸兒茶素綠茶」因為有添加咖啡,所以喝起來有淡淡的咖啡香氣。至於「燃茶」的口味上….我真的喝不太出差異!XD
特別要推薦今年新出的「兒茶素青茶」
真!的!超!好!喝!
原本我就是熱泡「又一春青茶」的忠實粉絲~有了「兒茶素青茶」後,終於能讓青茶香泡在水裡,喝起來茶香清淡卻撲鼻!
超喜歡!





::
在泡茶的方式上,因為我自己是用來「消滅水味」,因此習慣的浸泡方式是一個茶包對2000cc的水,與官網上教學的方式不太一樣(官網是建議一個茶包對600cc的水)。
加上出門我都會順手拿兩個茶包放在包包裡,以便自己在外面要買水的時候,可以加茶包進去。之前如果有跟過團的朋友,應該都有學到我這個把茶包塞到礦泉水的秘技。
如果你本身就有喝水的習慣(或者對於喝水這件事沒有像我這麼龜毛),那麼非常建議(想要)飲控的朋友可以用兒茶素綠茶(其他冷泡也可以)來取代一般的手搖飲。
Ps.
奶茶控則是非常推薦發現茶的「茶歐蕾系列」,
非!常!好!喝!
而且熱量也非常之低。
適合想要減重的朋友。
–
除了兒茶素綠茶以外,
發現茶其他冷泡系列也都是經典!
夏天的時候,
是我一定隨身會攜帶的茶包。
嘴饞就喝茶歐蕾,
嘴可想去膩就把冷泡茶包塞到冰水裡消暑。
「冷泡系列」是粉絲敲碗敲出來的品項,
可見喝過的朋友都非常喜歡。



::
喝冷泡的幾種方式提供給大家參考:加在我的日常水壺裡(推薦2000cc對一個兒茶素系列的茶包)
冷泡一壺放在冰箱(冷泡系列+2-3包左右)
放在各式礦泉水裡(冷泡系列都適用)
兒茶素系列的茶包都比冷泡的體積再大一點,
所以大家要注意一下水量和濃淡喲~
#我個人喜歡淡泡
不小心又介紹太多,
我最愛的熱泡系列,
有空再來開另一篇吧!
::
最後還是要端正視聽一下:
01.
減重方式我只信「飲食控制」和「運動」與「多喝水」這三件事情。任何推廣的保健品、或者現在推廣的「兒茶素綠茶」強調「加強新陳代謝」,都是「輔助」作用。請大家不要幻想買茶就會變瘦。還是好好控管自己的嘴巴,有空要動起來。
02.
另外,發現茶teascovery也是我的Line小群討論度跟回購度非常高的品項,也有粉絲建議正常喝就很好喝,建議每日的水量補足還是要靠純水補充。以上都是我個人的經驗之談,非「專業」方式,請大家要自行參酌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