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預備備
今年給自己最大的一樣功課就是「理財」。
正視自己的財務,藉由記帳APP來不斷持續檢視收入狀況與消費習慣。連續幾個月下來想紀錄一下自己的小小成績,也希望能提供理財新手一些不專業但絕對是踩過雷後的經驗分享XD
初心
身為工作狂的我,雖說出社會以來從來沒少過任何賺錢的機會。可大概年輕的時候日子過得辛苦(半工半讀),內心深處總有一種「不想虧待自己」的想法,每次購物的時候,這念頭就是會悄悄的從心裡竄出,特別是鼓吹女孩們都要好好愛自己的時代裡。
所以無論單身已婚還是賺多賺少,我攥的任何一分錢從來沒好好的待在身邊過,反倒是花在各種以為錢錢變成喜歡的樣子;存摺裡金額的存在,通常都只是不小心購物慾比較低迷的時候出現的小確幸。大概自己收入一直以來都還算是可以,所以總是秉持「錢再賺就有」的心態,並未正視自己財務狀況,更別說是理財,叫我數到十都困難重重。
雖說不到18歲就已經獨立生活了,但我真的從來對任何生活用品的價格沒有印象(精品價格與漲幅倒是暸若指掌)
轉念
直到自己意外成為了單親媽媽,正是人生跌到谷底的時候。生病加上無法出門工作,看著兩個年幼的孩子還有先生遺留下大筆待處理的債務。當下雖然還沒有任何頭緒該如何計畫未來,倒是先在家裡斷捨離了不少雜物。那陣子對於急速下降的存款內心感到恐懼,加上親手處理完一袋袋現在看起來不知為何而買的物品,那個當下真希望這些待丟棄的雜物都是能存下來的錢錢該有多好。
失魂落魄的我有陣子斷絕所有一切外在的關心;可我卻趁著疫情的封城時間,靜靜的讀完了幾本關於財務觀念的經典書籍:「富爸爸與窮爸爸」還有各種巴菲特。慢慢才了解,原來財務的觀念是一種邏輯的訓練不是艱澀的數字,進而開始慢慢正視自己的金錢觀。
至今將近一年的時間,我不僅處理完自己瑣碎的債務(大多是信用卡無息分期)、開始為自己還有為孩子存股、每月簡單的配置預算,將刷卡的信用卡改成金融卡扣款,上禮拜居然還有閒置資金可以設定每月扣款定存。雖說還不到財富自由,但花錢的時候的確心裡踏實多了,回想過去將近一年慢慢改變的習慣和思維,其實真的並不難!而且只要看到成效出現就會對理財這件事感到上癮。
夜深人靜,不如來分享(紀錄)一下自己的小方法吧!
萬事起頭難,先從每日記帳開始
先從記錄自己每天的花費開始吧!下載一個簡易的記帳APP(我用的是每日記帳),不要有壓力與負擔覺得一定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只需記下每天花了什麼即可。我認為:「不先了解自己的消費習慣,基本上也不會知道錢是怎麼流走的,更別說要把流出去的地方堵住。」光是不帶任何目的性的記帳,從開始到有點頭緒,就花了我三個月左右才慢慢釐清自己的消費習慣。知道問題所在以後也才知道如何著手改善。
每月檢視自己的信用卡花費
現在因為手機支付和線上支付實在是太方便了,開始每月記帳後才發現自己其實默默的刷了不少莫名其妙的東西。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支出,每個月我都會下載信用卡帳單後,簡單的用「食衣住行育樂廢」來釐清自己到底是花了什麼?這個方式開始看似複雜,但其實做一次就會很容易上手,再上傳到雲端整理成同一個檔案,就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每月在「廢」的花費有多少?下個月就更能避開容易刷下去的時候,提醒自己要再想一想。
靠著兩邊的記帳:App和信用卡帳單整理,真的有效讓我控制自己的購物慾望。(也可能是腦中不斷盤旋斷捨離那段日子裡,實在是丟了太多東西了!!!!)
把所有固定開銷的費用設定(金融卡)自動扣款
藉由了解自己的消費習慣後,其實慢慢就能在花錢的時候更加謹慎的評估是「想要」還是「需要」,想要的東西一樣加入購物車但不結帳,其實再過陣子回去看都會有一種「當時怎麼會想買這個」的感覺XD,支出的缺口慢慢堵住了,接著就是好好的把錢存下來!
為了怕自己一領到薪水就亂花(畢竟人是有惰性的),於是我把所有能提前知道的固定費用全部設定轉帳扣款,每個月薪水一進來,銀行就會瞬間把這些費用轉走,僅存當月的生活費在戶頭裡。而後我習慣身上頂多留個2-3000作為緊急備用,能用金融卡付費我就使用金融卡:一來信用卡的費用有效降低了,轉成金融卡,即便是刷卡也是隔幾天就扣款,不會有一種預支下個月薪水的罪惡感。
「有多少錢做多少事!」
把存錢也當作一種花費
我想,每個人的理財最終目的都是「財務自由」,可享受自由前需要的或許是把這些辛苦賺來的錢當作稻米,為它們好好的整理田地後才能播種,也才能在未來結穗豐收。(這是我心中想像的模樣)於是我開始把存錢也當作是一種花費,就和每月的固定費用一樣,設定銀行自動扣款,讓這些錢流去能存成資產的地方。
是說,到了這把年紀才開始理財,起步真的有點晚(還好意思分享?)但畢竟這裡是自己的地盤,還是想留下一點自己曾經走過的蛛絲馬跡。我的目標和大家沒有不同,也是「財務自由」。
讓收入來源能成為複利;讓支出轉為資產的比例大於消耗。
大概是自己未來想努力的方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