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位選手請準備
早起不用送孩子上學的暑假日常,回頭看看自己上一篇的心情小文,竟落在6月最後一週的第一天,至今已經整整十天。這對於一個喜歡將生活幻化成文字的習慣來說,已經空缺太久。
最近忙活於工作的進度,好久沒有腦袋清晰又能節奏分明、按部就班的把工作梳理好。當然要好好把握,然後一鼓作氣地將落下的待辦事項一一趕上。
「好久」的定義是去年的秋天至今。
因為身體的不暢快,讓我始終無法好好專注在工作上;加上近來的工作爆炸輪迴,(就快要)回到二倍速的我,不時會在夜深人靜裡,從心底竄出「責怪自己」的負面感受。
怪自己身體和腦子的不給力?
怪自己是不是其實只是當健康當擋箭牌?
怪自己是不是時間沒有好好安排才將工作堆積如山?
既然抵擋不了這莫名生成的感受,那麼就來好好的面對它。用「靜下心回頭看看每一步的軌跡」來取代無謂的情緒餵養。
感謝自己花了幾個夜深人靜的夜晚尋找蛛絲馬跡,才知道自己的上半年其實做了很多的努力。每一個的結束(果)都像是在這段旅程上撒下的種子。
循著腳印回溯,
這些果都變成了落地生根的種子,
開始慢慢在心裡發芽。
::
年初接受了為期不算太長的心理諮商。
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我們談論到了原生家庭與我的結;婚姻中的壓抑;先生離世所面臨的生死議題;心裡「不斷被丟棄」的毒瘤….
雖說因為後幾次的諮商談論到的議題總讓我需要花費更多的精氣神去整理可能已經爛到發臭的創傷;但我卻從這兩個月裡學會如何用第三者的角度去看看過往受傷的自己。
學習理解當下不是自己的錯;
學習認知每一個關係的碰撞都有其立場無關對錯;
學習分辨每一種情緒都是來自於記憶的堆疊;
學習將「情緒」與「決定」分開處理。
和許多人長年與諮商師配合,我真的只是諮商幼幼班而已。但這個小小經驗卻已經在心裡慢慢生根;慢慢地在現在拼湊出更完整的自己。
::
而後我進入了一小段外人看不出來,
我卻清楚明白的「自癒」過程。
沒辦法靜心工作的時候(也是大多數時間),我拾起了畫筆畫畫;再度打開自己的味蕾回到烹飪的世界裡;敞開心胸和不同的男生約會…
目的都只是想看看自己。
心情好的時候,筆觸就像是自來水筆有不同的重力與粗細;筆尖落下的每一幅畫都像是心裡頭住了一位天真浪漫的小女孩;腦袋混屯的時候,我則是喜歡用水彩疊出不同的顏色;當暗黑來襲,線條則會變成又細又黑的曲線,或勾勒或塗滿。
每次畫畫的時候,我總會想起自己小時候那些拿起畫筆的小時光:可能是老師在課堂上絮絮叨叨的沒完;可能是在圖書館裡不想複習卻又時間可以多到發慌的年少。也會想起喜歡畫畫的我,在自力更生的大學期間,曾經接過幾次雜誌社的插畫稿。
那段熬夜趕稿的寧靜感,
至今都還是那麼鮮明。
又,回到做菜的日子裡。我喜歡將食材的拼揍當作另一種「可食性」的創作。雖說都不是什麼厲害的料理,但從發想食譜的瞬間、上市場採買的過程、準備階段的各種切切剁剁、烹食的過程中。
有總讓我像是潛到水裡的既視感。
能好好靜心,更能找回專注。
::
而後又馬不停蹄的進入了瑜珈師資培訓課程:每個週五到週日都是一整日的上課日,為了壓力山大又不斷得進步的課程,喜歡穿搭的我終日就是瑜珈服沒有其他。
課程結束至今也湊巧一個月了,我還是好想念那段時間裡的上課時光。初夏的早晨,總是帶著滿頭大汗練習體式;想念解剖學裡學到各種豐富又極其有趣的身體奧妙;想念其實不知道在唱什麼卻樂在其中的梵唱;也想念我最愛的瑜珈經解說。
雖說上完師資以後回到自我練習的日常,我仍對自己的程度過於低階感到挫敗,但每每回到墊子上,都是在忙碌中讓我透過練習與自己相處的時光。
不多,
我卻珍惜。
::
看似不相關的經歷,
卻都在生命中逐漸萌芽。
專注的堆疊
靜心的堆疊
自癒的堆疊
都在今年的上半場逐漸在我心裡搭起另一層防護網,這次的堡壘建構不是絕緣世界;而是安全感的建構。
::
現在工作再次回到軌道之上,
我卻變得更加穩定了。
知道自己爆炸的時候要如何沈澱;
知道自己過於急促的時候如何調速;
知道自己煩躁的時候該如何靜心。
雖說最近被困在容貌焦慮的困境,
讓我微微因為自己失控的外貌而不願意照鏡子,
這或許又是另一個課題。
不過認識自己挺好的,
特別是中年以後,
再一次重新的認識自己,
特
別
好
。
:::::::盛世美顏的宇宙網美在這裡:::::::
■ 拯救即將被鬼抓走的我
https://linktr.ee/hueilingho
■ 更多選品的妞頻道:
https://www.facebook.com/ccddandme/
■ 我的INSTAGRAM
LIFE
https://www.instagram.com/hueilingho/
Portfolio
https://www.instagram.com/ccddandme/
■ PODCAST
https://reurl.cc/4rnXVY
■秘密Line小群
https://reurl.cc/mMAZ1G